笔趣阁 > 女生频道 > 都市鉴宝王李旭东 > 第161章 书画鉴定

显然这件事情是有不少人听说了,以至于每次来到他的店里,都会听到有人在和他谈论这件事情。

        与此同时,很多人有意识到,李旭东对眼力和运气确实是不可小觑的。

        毕竟那件瓷器就摆在门口的店里,虽然只是一个工艺品店,但是大大小小的古玩商,都没有认出来,只有李旭东一个人认出来,他的眼力可见一斑。

        至于事情之后如何处理,李旭东不想关心,没有必要关系。

        只要要严格的按照法律条文走,他相信值得信赖的法律体系,还是会给他主持公道的。

        刚走进屋子的周老,一进来就开始和他说起了之前的事情。

        “小子,听说你又捡漏了?”周老先是勃勃的说道:“你说你怎么运气这么好,随随便便都能捡到这么些东西。”

        “周老您来了?恰逢其会,恰逢其会。”李旭东笑着说,同时招呼周老坐下。

        在听说那400万的印章已经被捐献之后,李旭东心里有了些触动,但是却没有太多的表示。

        只是笑着说道:“周老大义。”同时他去拉上了门帘,对着周老说道:“我这可还有件好东西。”

        “是什么好东西呀?”一个硕大的光头钻了进来,和尚的表情十分的滑稽。

        “这一颗大卤蛋,我还以为是谁呢。”周老笑哈哈的说道。

        李旭东招呼他坐下,同时还有跟在他身后的三个小青年。

        和尚对着他一一介绍道:“这是我的三个后辈,跟着我学习。”

        “原来如此来你们坐。”李旭东招呼道。

        这三个人和李旭东的年纪相仿,但是却没有丝毫的轻视李旭东的神情,因为他们在古玩圈子里已经混了两三年了,可是却很少捡漏,即便有价值也不过上百。

        当然这个上百不是指后带一个千带一个万的,就是几百块钱。

        所以当他们听说了李旭东的故事之后,自然崇拜的不行,也就央求着和尚,想见见世面。

        “还没说是什么宝贝呢。”和尚笑着,四处打量着。

        李旭东在下意识的想要把那东西收起来。

        见到他的动作和尚连忙解释道:“这三个小伙子都是值得信任的,不用把你的东西藏着。”

        李旭东只得说道:“既然这样,那我可就拿出来。”

        和尚也连忙嘱咐身后的三个人“今天这儿的事情,你们可不能乱说,咱们自家人知道就行了。”

        同时周老也十分好奇,李旭东可从来没有这么小心翼翼过。

        众人只见着李旭东拿出一个画轴打开。

        当众人看到这是一幅天师画像的时候,都有些疑惑。

        “这就是你说的宝贝?”和尚有些疑惑的说道,毕竟这一幅画的价值最多也就上万,对他们而言,怎么着也算不上宝贝。

        周老也是有些疑惑:“小李,你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三个年轻人自然看不出个所以然,只知道这是一幅画功精美的古画,至于年代材料之类的,他们完全说不出来。

        可是李旭东却卖了个关子,说道:“这就是我说的宝贝,不过宝贝里另有玄机。”

        李旭东说完把那一幅画递给周老。

        古画传统的方法主要是目鉴和考证两种。

        虽然现在多了碳14,这种鉴定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陶瓷的器皿上,书画上却不适用。

        周老也自然不可能用这种鉴定方法,毕竟现在没有的东西,而且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所以只有用传统的鉴定方法,传统的鉴定方法,按照字面意思,“鉴”就是比较,“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比较是指实物间的比较,真迹与真迹比,同时代或同一人作品之间相互比,从中寻找共同点;真迹与伪品比,不同时代或不同人作品之间相互比,从中找出相异点。

        反复的比较之后一个画家的风格也就显露了出来。

        所以,多看实物,多作比较,是提高“目鉴”水平的关键。

        作为博物馆的馆长,周老所看过的东西,上手过的东西自然不计其数,他的鉴定水平在圈子里也是富于盛名。

        再说起鉴定,观看、比较实物,不能仅仅停留在直观的感性认识阶段,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即通过比较找出其间的内在差别。

        当然以目鉴定真伪的先决条件必须是该时代或该画家的存世真迹多,鉴者见得也多,有实物可资比较。

        在之后就是“考”也就是考证,即借助于画家传记、书画著录、有关诗文、历史知识等等文献,对作品与之关联的某些问题作一番考证,以此来判断真伪。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考证能起一定作用;一是真迹存在甚少的画家或时代,目鉴缺乏必要的比较条件,而相关的文献资料却比较多,通过考证往往能对鉴定起作用,

        比如唐、五代的诸多作品。二是有条件依靠目鉴的初步来判定,但仍有某些问题存疑,这就需要通过考证来进一步解决。

        如魔都博物馆所藏的题为赵孟俯所绘《百尺梧桐轩图卷》,经专家目鉴,“吴兴赵孟俯”款识笔法滞涩,为裁去原款所补添的伪款,但绘画精雅,当属元人之作,画后七位元末名家题诗亦为原跋真迹。

        所谓的跋,也就是他经历过的每一个主人,在上面的题字或者印章。

        然而那图尚有一些问题没有弄清:本幅无上款,不知图的主人公是谁?画、跋俱真,为何要截去原款,补添伪款?傅熹年先生在“元人绘《百尺梧桐轩图》研究”中对此图作了进一步考证,使上述问题逐一得到了解决。

        三是目鉴已解决了真伪问题,倘进一步辅以考证,能使结论更准确可靠,也不妨作些必要考证。

        鉴定古画,经常需要鉴、考并用,鉴中有考,考中有鉴,一般情况下以鉴为主。

        如果目鉴水平不高,判断有误,考证再精微,也于事无补。像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真假两卷鉴定,曾几度真伪颠倒,问题就出在“鉴”上。

        不过这在这幅画上却不受用,因为这只是一个不出名的道士,并没有可以考证的东西。

(https://www.mbaoge.cc/30422_30422664/12185506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