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频道 > 解锁物资空间后,我在农家养弟妹 > 第259章 招聘记录员

这样的好事瞒是肯定瞒不住的,与其闭口不言,不如主动告知,没准还能得到同窗的好感,增进同窗情谊,为将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助力,学子们得到这个消息后,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在奔走相告。
  百姓们的关注点和学子们不同,他们看到的是万卷书接受新闻投稿,一旦被选中就有钱拿,200文啊!抵得上好几个月的工钱了。
  于是他们高高兴兴的拿着周报回家,跟家里人讨论着这件事如何操作,怎样才能得到这笔钱。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万卷书这家新开的书店,很快就在兰州城里有了名字,来万卷书咨询详情的人越变越多。
  袁奇志又是维持秩序,又是给新来的人群解释投稿的具体要求,一天下来,他是又饿又渴,虽然身体疲惫,但也掩盖不住他当下的好心情。
  他之前还对林初一确定的周报排版表示不解,尤其是接受民众投稿那里,那么大一块板块,少说可以写四条信息,一条信息200文,一期就是一两银子,一年就是五十多两银子。
  他手下的丐帮兄弟们就能把这事干了,总共算下来一年也不过几两银子,何必花那冤枉钱?
  今天一天下来他算是明白了,民众的八卦心才是最强的,一天下来他们这边最少收到了好几百条消息。
  长此以往,他这里将成为全城消息最灵通的地方,各种数据汇总之后,万卷书就是情报最全的地方,没准将来还能做情报销售工作,到时候想从这里买消息就不是200文的价了。
  当然,这是长远的结果,目前来看,宣传效果简直杠杠的,不说别的,免费的一千份周报送完了,还卖出去五百多份。
  这只是第一天,兰州城是个中型城镇,人口有十几万人,在银子的刺激下,万卷书的名气会越来越大,周报的销路会越来越广,随之而来的就是周报的广告位就会越来越值钱。
  按照林初一目前给的一条商业广告全版十两银子,半版六两的报价,每期只要有一个广告植入,那当期周报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呀。
  越是如此,就越要重视周报的报道质量,第一步就是要做好信息筛选。
  记录员需要将不同的信息归入不同的信息箱内,若是有重复的信息,则以第一个出信息的人为准,拒绝接收重复的信息,所以这个职务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一个会写字且记性好的人来负责这一块工作。
  别说袁奇志手底下的小弟干不了这个活儿,就是袁奇志自己也不是这块料子,于是他盯上了兰州的贫困读书人。
  袁奇志对比了很多读书人的资料,最后选定了中选的是城西的王秀才。
  此人姓王名成才,天资聪颖,16岁便中了童生,20岁就成了秀才,在一众学子中也算小有名气,原本想要再接再厉,一举考个举人出来,结果他爹意外离世,亲娘又突发急症卧病在床。
  这两件事接踵而至,让本不太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王成才无奈只好放弃考试,每日在家抄书赚钱为亲娘买药治病。
  林初一看过袁奇志交给她的资料,又暗中观察过王秀才本人,觉得此人的确不错,就让袁奇志出面聘请。
  袁奇志给王秀才开的月薪是一个月2两银子,并且店里的书他可以免费借阅,同时他还可以代写书信,赚到的钱归他本人。
  王秀才听到袁奇志开出的条件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单单一个月2两银子的月薪就比他没日没夜的抄书赚的还要多,更何况袁奇志还主动提出可以让他在店里承接代写书信的活儿。
  当然最让他心动的就是可以在店里免费看书,可经历过现实毒打的他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方开出如此优厚的条件必然有所求,他得把事情问清楚,不然贸贸然答应对自己有害无益。
  他这个人性子比较直,心里想什么全都表现在脸上,他直接当着袁奇志的面问出了他的心里话:“袁老板,你开出的条件我很心动,只是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会选我?”
  袁奇志:“我看重你的潜力,我相信只要给你一个机会,你定能考上举人、进士甚至再往上,而今我有这个能力帮你一把,也算是结个善缘了。”
  王秀才见袁奇志如此直白的将“我觉得投资你有利可图”表达出来,心里反倒安定了下来,他没有马上答应,袁奇志也没有强迫他,只说给他三天时间考虑,若是决定接受这份聘请,可以去万卷书找他。
  第二天,袁奇志就在万卷书看到了王秀才的身影,两人就此达成雇佣关系。
  事实证明袁奇志的眼光没毛病,王秀才做事有理有据,人多他也不怯场,还学着门外的公告牌,给来卖消息的人立规矩,让他们排好队一个个来,有插队或闹事的人一律拒收,甚至会加入黑名单,永不录用对方提供的消息。
  杀鸡儆猴的效果立竿见影,一段时间下来,大家都知晓了他这边的规矩,也就老老实实按照规矩行事,倒是没出什么乱子。
  经过几天的人潮后,万卷书的人流量终于恢复正常,王秀才也终于可以停下歇歇了。
  大家都想要靠卖消息得到万卷书奖励的200文,很多鸡毛蒜皮的事都会被他们当成新闻过来找王秀才,王秀才累觉不爱。
  写到后面王秀才手都写哆嗦了,他知道这样下去不行,干脆直接把收录的新闻条件细化出来,整了一个新的告示牌,这才慢慢阻止了民众疯狂的脚步。
  现在店里每天最多时候二十几号人会过来投稿了,王秀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会拿起提前借好的《春秋》,坐在位置上翻看,争分夺秒的吸收知识。
  阅览区那边坐着很多和王秀才一样的读书人,由于一楼书籍区每种书籍都只有两本,有抄书目标的人早早就等在万卷书门外,只等万卷书开门,他们好第一时间进去,将想抄录的书借到手中。

(https://www.mbaoge.cc/30664_30664973/4679275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