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职场 > 我的钢琴有诈 > 434秦键的拉3乐队可以在嘴里

solo。
        如果台下的大多数人都听不懂‘今天的浓汤有点咸’是在表达什么,那没有关系,也无可厚非,他们可以把这一句理解为‘哦,d小调是一首伟大的作作品’等等。
        但是solo,没有人不明白它的含义,尤其是在这样的舞台背景下——空荡荡的舞台没有乐队,只有一架钢琴。
        这就是solo。
        到底是都见过大场面的人,台下没有人发出声音,或许他们大概在想着:看看这会是一场什么样的solo。
        要知道没有乐队协奏的拉赫马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依然是‘大象之作,’可是没有了乐队的演奏者该如何将作品的庞大烘托出来?
        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听者们带着不同的期待,已经做好了最后的准备。
        而演奏者也坐到了钢琴前,台灯下的钢琴上,‘steinwaysons’的金色商标闪着冷光。
        和每一次坐在舞台上一样,秦键将琴凳台调整到了一个舒服的姿势。
        坐好之后,他缓缓的摘下了左手上的腕表,轻轻放在了琴台之上。
        当他的手摆到键盘时尝试的伸直的一瞬间,台下的目光都移到了大频幕上。
        大频幕上,这是一双修长的有些好看的大手,有人心中赞美那个黑色的纹身破坏了这双手的整体美感,也有人心中对其赞美。
        不过更多的人都是在惊叹这双手打开那一瞬横宽的十二个白色键脚。
        这是多少钢琴演奏者羡慕的宽广。
        秦键并非有意卖弄什么,这只是他现在的一种习惯,一种最后的放松。
        他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在国际舞台上演奏了。
        不过温热的舞台暖光让他很快就进入了一种自己熟悉的状态。
        微微呼出一口气,他的整个身子向前倾斜了一点角度。
        接着,他的双手在半空中就位。
        演奏像是要在这一刻开始。
        可是时间像是定格在了上一秒,空中的手没有落下去。
        不少人都屏气等待着第一个音的击响,这样他们就可以跟着音乐来调整呼吸,呼吸节奏是会影响到聆听效果的。
        可是两秒过去了。
        台上还是一片静止的,不过前排的观众可以隐约的看见钢琴前的人影在动着嘴唇,他像是在哼鸣着什么。
        是的,秦键这次没有专注引导,而在他这里,音乐实际在他抬起双手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
        他的嘴巴是在动,他希望自己哼鸣的低音管和单簧管的大附点的连线起伏和舌头在空腔中的小提琴弹跳没有影响到观众。
        现场的嘈杂声汇聚在大厅的上空宛如成为了他脑海中法国号铺地旋律。
        “很好。”
        秦键微笑着,等待着第三小节bass和定音鼓发给出的最后发令枪。
        “bang。”
        嘴角随着心跳节奏发出的一声轻响,半空中的双手动了。
        在第三小节的第二拍,钢琴响了。
        第一乐章。
        ‘Allegromanontanto’
        不太快的快板。
        音乐一经响起,他便平稳的控制着双手的速度,因为不太快的快板比快板要难以控制。
        一个灰色的双手小三度音程拉开了这一场solo的序幕。
        是一场solo,每个人都能清清楚楚的听得见耳边只有钢琴的一个声道。
        但是不免还是让人有一种乐团存在于舞台上的感觉
        这种感觉不可谓不令人称奇,或许是大家近来听的太多了,已经可以在脑海中自行带出伴奏。
        当然,也或许是他们一开始就随着定格在空中的双手进入了音乐中。
        前面的乐段秦键落指干净,以一种平稳的演奏过度着音乐的情绪,似乎台下也是因为没有真正的听到乐团而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钢琴的声音中。
        没有了复杂激烈的乐团,钢琴声音像是放大了数倍,每一个细节都能清楚的被听到。
        人们才渐渐的发觉到的拉三第一乐章变得不一样了。
        少了一丝沉重,多了一丝说不出的味道。
        “是轻松吗?或是别的什么?”
        众人心头的问号。
        钢琴的音色明亮大胆,丝毫不隐讳的表达着,清晰的将每一个音符展现。
        单纯的这一点,已经打破了大多数人对于拉三的固有印象。
        让人忍不住的想走近这不同之处的背后一探究竟。
        大屏幕上的双手持续着律动,明亮的琴声继续高歌前进。
        舞台上。
        秦键的表情一如既往的淡然,可如果有人能注意到他的眼神...
        “他又进入了自己的音乐世界。”
        台下一角,何静摩挲着大衣的纽扣,她看着舞台的表情同样出神。
        ...
        ‘在20世纪的西方音乐群像中,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个独特的身影,他远离甚嚣尘上的主流,显得落落不合群,但又凭借着其卓越的钢琴技巧与旋律天赋深得普罗大众的欢迎。’
        ‘他的后半生由于时代的悲剧,远离故土,在外飘零,但又深深眷恋着故土。’
        以上只是一个通俗的介绍和解释。
        但是带着此种情绪和理解,每一个可以演奏拉三的人都可以声称自己可以演奏拉赫玛尼诺夫了。
        如今已不是几十年前,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在世界范围内的整体钢琴技术提高和高等钢琴教育的普及下,早已经有了一大批能够演奏拉三这首号称史上最难钢琴协奏曲的钢琴演奏者了。
        拉三不再是钢琴家的专属,也不再是掌握者的炫耀资本。
        或许拉三早就应该从协奏曲的神坛退下了。
        “为何不能用一种平常心来看待这首作品?”
        或许是因为演奏这首作品需要的难度太大了。
        秦键正用他纯熟的手指技术跑动着双音,这是一段极难的段落。
        但是造成的音响效果也是令人激动不已的,虽然跑动中的双音听起来不够激烈。
        可他强大无比的技巧已经让绝大多数人惊叹和赞美了。
        只是。
        当可用的赞美词都已经用光了,技术本身还剩下什么呢?
        “音乐从来不需要任何赞美,一个合格的演奏家也从来不需要通过技术而被人肯定。”
        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试问拉赫玛尼诺夫作曲的出发点是为了得到更多人的赞美和认可吗?
        答案一定不是。
        没有人可以预知真正的未来究竟是何等模样。
        就像处于那个暗与火的时代人们,没有谁能料到1917十月革命的炮火会一举将罗曼诺夫王朝的大厦彻底轰塌。
        此后,和许多贵族出身的知识分子以及艺术家一样,拉赫玛尼诺夫痛苦的做出了离开祖国和流亡他乡的抉择。
        只是在此之前,拉三这部作品已经奏响在红场的上方。
        可笑的是太多音自以为是的音乐评论者把历史时间的顺序都搞错了。
        以至于那些流于肤浅的赞美更像是为这部作品蒙上了点点尘灰。
        对此秦键用一个代表着忧郁的小三和弦做出了一个充满微笑的表情。
        这一处理方式像是再次颠覆了很多人的认识,因为在乐队伴奏中这里有着铜管和打击乐的ff标记。
        “所以钢琴也就应该也弹成ff?”
        可钢琴的谱子上也写的一清二楚。
        “这里分明就特么就是个p。”
        像是带着拉赫一样的羞涩嘲讽,秦键开始了华彩乐段的演奏。
        他选择第一版乐谱,八度主题。
        只是一个瞬间,舞台上便叮咚锵啷的激烈了起来。

(https://www.mbaoge.cc/31_31326/3505867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