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职场 > 我的钢琴有诈 > 340你猜咯-它是艺术品也是神话

又听了段冉的话,两个人一顿简餐后来到了练习室内
        不过今晚没有练很长时间,秦键更多的时间都用来做冥想。
        他觉得是冥想,其实就是思考。
        并没有受到连日来的疲劳影响,在最后一个录音日来临之际,他心中几日前的那种波涛汹涌已经化作一片平静。
        录音是件苦差事,一般的演奏家少有的会在一个短时间内连续录制一套作品。
        大多都是录制某一个作曲家的一部大作品,在加一到两首小作品。
        对于古典钢琴曲目而言,一部三乐章的奏鸣曲就不算小作品了,而一首协奏曲的录制更不亚于一首交响乐的难度。
        让我们看看秦键的录音曲目清单。
        三首协奏曲,三首奏鸣曲,两部双钢琴四手联奏。
        获取的酬劳在这样一张庞大的清单面前根本一文不值。
        秦键的确不在乎,他只在乎这一套莫扎特作品能否录制出来后能否让他称心如意。
        做为这套算是为他量身打造的唱片中,无疑最被各大官方看中的曲目就是k491。
        k491可以说是这套唱片的主打作品和卖点。
        毕竟凭借着这首k491,他最终问鼎了冠军头衔。
        所以在录制曲目的演奏设计中,k491他遵循了赛场的演奏风格。
        这也是一定程度的迎合了市场的做法。
        但是他的野心和想法并不仅仅于此,他深知在莫扎特庞大的钢琴曲库中,值得被深度挖掘的还有太多太多。
        譬如他安排在最后一首录制的k466。
        关于《d小调钢琴协奏曲》k466的说法不计其数,其中最为被人乐道的便是——“它是艺术品,也是神话。”
        k466的历史重要性在于他属于大多数音乐家心目中让莫扎特去世之后十年中成为至高无的作曲家的那些作品之列。
        它代表了被后人认为是最伟大的浪漫作曲家的莫扎特,正是这首作品将海顿退至后景长达一个世纪之久。
        它是贝多芬演奏过后并为之写作华彩段的协奏曲。
        它是一部全面体现出莫扎特身那种为19世纪正确命名为‘人神各半’要素的作品,而这在很长时间中让后人很难对他的其他作品进行公允的评价。
        每每想至于此,秦键总觉得已经距离自己只有一纸之隔的莫扎特又远得像在海的两边。
        良久。
        “聆听这部作品,如同聆听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有时很难说人们究竟是在聆听该作品本身还是聆听它的声望。”
        秦键对着钢琴呢喃着,像是自言自语。
        段冉闻声抬头望去。
        片刻。
        她放下了手中的书,起身走到了秦键的身后,身体轻轻的贴到了他的后背,弯腰凑到他的耳边:“怎么啦?”
        感受到了身后传来的温热,秦键抬手握住了搭在自己肩头的左手,轻轻的摩挲着那小一只骨节严重凸起的小指。
        “没事,就是有些困惑,”秦键笑了笑,“我想去萨尔茨堡看一看。”
        段冉任由秦键把玩着自己畸形的小指,“莫扎特的故乡?”
        秦键点头,“嗯。”
        段冉心中一动,“什么时候?”
        “我还在考虑。”拍了拍段冉手背,秦键道,“好了,我们走吧,今天就到这。”
        “明天的状态找好了?”
        “嗯。”
        “那你等我一下,”说着段冉快速的走到了那台梨花木的三角琴前坐了下来,“让我玩一会哦。”
        看得出,段冉真的很喜欢这台钢琴。
        正思索着,钢琴精巧的节奏乍起的一瞬,秦键不由一怔。
        接着眼前一亮。
        大厅里,优雅的琴声宛如华尔兹的舞步,轻盈灵动。
        不是肖邦,不是李斯特,也不是贝多芬莫扎特。
        段冉正在演奏一首爵士,一首轻爵士。
        秦键不由得向着她走去,他从未想过段冉弹爵士的样子。
        不同于演奏古典,她的神情,她的双手,恰到好处的展现着切分音中的小情绪。
        似是感受到了秦键走了过来,段冉扭过头。
        她习惯性的咬着下唇。
        只是下一秒。
        她轻轻的送了一记俏皮的‘wink’,如同她指下的一个小装饰颤音,充满了小小的挑逗。
        转回身,她的左手高高抬起落下,一个转调和弦,音乐再变。
        安静保持着两米的距离,一直到音乐在一个迂转处轻轻的停了下来。
        让人意犹未尽。
        鼓着掌,秦键走到了钢琴旁。
        “这是你的改编吗?”秦键发誓他从来没有在任何音乐片段中听到过这样的旋律。
        段冉摇头一笑,说道:“这是我自己瞎弹的。”
        “哇。”秦键惊叹道,“那我觉得它应该有个名字。”
        “唔——”
        段冉思考了片刻,“就叫它《13》好咯。”
        “哈?这是什么意思?”秦键不解。
        段冉起身缓缓的扣了梨花琴的琴盖,轻轻的掸去了琴盖的灰尘。
        “你猜咯。”
        秦键猜了一路,一路都没有猜对。
        不过相比于猜数字,他更感兴趣的是这段旋律。
        猜了一路,哼了一路。
        “晚安。”
        “好梦。”
        一夜无话。
        第二天午十点整,秦键再次准时的踏进air  studios的管弦乐棚。
        此时棚里包括指挥在内的所有乐团成员和工作人员都已经带着耳机准备好了。
        坐到钢琴前微微的调试了一下。
        秦键冲着阿斯特和萨耶维点了点头。
        一切就绪。
        随着萨耶维的大手一挥,弦乐组动了,恢宏无比。
        开段的乐队段,即第一乐章起始,一个乐团一旦接受了独奏者是本作品的唯一戏剧角色之后,他们便会不由自主的围绕着这名独奏者展开自己的音乐部分。
        这也是秦键和萨耶维之前就k466的录制问题商量好的——这首作品将完全按照秦键的意志来进行。
        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讲,开始的乐队全段总是交代着某种引介性的气氛。
        作家们会在故事写作中里常用到这种手法——用来预示将要发生些什么。
        如果故事的篇幅很短,那么在音乐中这个问题就自然消失了。
        但是在k466这样一个拥有近半个多小时的长篇大作中,显然开头的两分十几秒的乐队片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既要让读者在繁琐的故事铺垫中不丧失对下文的紧迫期待感,同时又得确保他们读懂了故事的开头。
        某天排练的间隙。
        “萨耶维指挥,让乐队从一开始就把情绪展现出来。”
        “你是指像命运交响曲那样?”
        “k466本就是一首交响曲。”

(https://www.mbaoge.cc/31_31326/3505886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