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职场 > 回到过去种田 > 第263章 ,雨水少

周大毅看着被自己门口的小池塘,不是吧,居然干啦?

        麻的,这个年代,没有自来水啊,不管是洗菜,做饭,洗衣服,都是用塘里的水,或者河的水。

        一旦门口的水塘干了,大家生活都是问题。

        6月上旬,降水位为23.5毫米,中旬降水位02毫米,下旬降水位9.5毫米,月末降水位33.2毫米。

        这可是6月啊,这个时候,雨季啊,降水这么少的事实,大家应该都有警惕了,可是,心凉了,也累了,不管外面的事情。

        7月上面,降水位16.7毫米,中旬降水位0.2毫米,下旬降水23.3毫米,月降水位41.5毫米。

        因为晚季稻的原因,很多水塘的水,都被抽干了,可是,和往年不同啊,这个月,老天雨水严重不够啊,大家还是不在意。

        到了8月份,上旬降水位0毫米,中旬降水位4.7毫米,下旬降水位23.5毫米,整月降水位28.5毫米。

        这个时候,很多老乡,有点担心了,因为很多稻田,已经没有秧水了,池塘也见底了,河沟都断流了。

        到了9月份,上旬降水位0毫米,中旬降水位2.3毫米,下旬降水位21.5毫米,月降水23.8毫米。

        从这四个月的降水情况来看,虽然不是百日无雨,可是,那也是严重的干旱,最直接的后果,那就是大片稻田缺水,有的水稻,已经变成枯黄了。

        现在都是9月份了,再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晚季稻就要成熟了,这个时候,面临大量缺水的问题,就算失去目标的老乡,都忍不住坐在田头,充满了担心。

        本来就混乱的农村,老天爷啊,你可以别来捣乱啊。

        周大毅看着远处的小河湾,已经干涸成小水沟了,看来,今年的旱情,比大家想象的要严重啊。

        麻的,年年兴修水利,去年还是以大会战的规模大干一场,结果呢,遇到一点旱情,还是屁的办法没有。

        修建了那么多翻水站,不是说引江水南下吗?

        现在大旱了,江水呢?

        河道网络化,结果呢,大多数的半截子工程,引水引不来,旱田不能浇,涝了不能排,大家只能眼睁睁的等着。

        现在,重要的任务的,那就是保水稻?

        怎么保?

        大田抗旱保苗,抗旱抢种。

        所有的生产队,生产小队,都疯狂起来,打井,到深井。

        周大毅看着繁忙的蔡一队,疑惑的问道:“蔡队长,现在都没水,你还保什么水稻,应该集中一切力量,保大豆,保山芋才行啊?”

        水稻,那需要多少水啊?

        就这一块大田,12亩,按照面积算8000平方,一巴掌的水位,大概10公分,那就是800立方的水。

        这只是一次性的,后续还经常需要800立方呢,一个10万立方是水库,也坚持不到几次就用完了。

        这个时候,还保水稻,有意义吗?

        800立方的水,够几百亩山芋地用水了,而且,山芋的产量,远远高于水稻啊,这个时候,当然保产量最高的庄稼了。

        一亩水稻的用水,节约一点,抵得上20多亩旱粮庄稼的用水,这个时候,不用说了,是人都知道活命的选择。

        蔡荣进无奈的说道:“乡里的指标,我们一小队,必须保住800亩水稻,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完成。”

        800亩水稻?

        疯够了吧?

        800亩水稻,那需要多少水啊?

        一个10万立方的水库,放两次水,都不够用。

        “其他的稻田呢?”周大毅好奇的问道。

        “抢种大豆,高粱和山芋,这种抗旱的庄稼。”蔡荣进期待的问道。

        “抢种?”周大毅惊讶的问道。

        麻的,现在都9月份了,你抢种什么啊?

        抢种大豆吗?

        期待亩产2000斤吗?

        不过,也是可以的。

        要是真的面临粮食灾难的时候,周大毅也不介意,再次默默奉献一下。

        不过,今年王乡的老乡,确实损失惨重。

        年初的时候,组织几千人,累死累说,开荒8000亩,搞什么亩产2000斤的高产大豆试验田,结果。

        不说也罢。

        那个结果是明摆的。

        田国栋杀人的心思都有了,仅仅豆种都去了100万斤,那可是乡里准备购买拖拉机的钱啊。

        早知道,种上一万亩山芋,也不至于面临这个严重的粮食危机吧?

        “蔡队长,你要抢种的话,得包工。”周大毅提醒的说道:“你看看眼前的,都是出工不出力,反正都是10个工分,谁舍得出力气啊?”

        “大毅,你小声点。”蔡荣进提醒的说道:“前段时间,李家桥的老乡,搞了包工到人,包田到人,结果被当做后退的典型,所以,这个时候,不能提包工。”

        一根草。

        不包工,点工?

        麻的,那是扯淡吗?

        确实,前段时间,很多地方打井,速度太慢了,很多老乡,都是出工不出力,所以,就包工,一口井,多少工分,包工到个人。

        可是,这种井,被叫做夫妻井,或者叫做兄弟井,抛弃了集体劳动的形势,虽然效率很高,可是,在劳动形式上,属于退步。

        于是,出现一种可悲的场面,一边是要旱的要死庄稼,一边的批评教育的场景,端正思想之后,才更加有战斗力。

        于是,很多老乡恐惧了,干脆不包工了,集体劳动,大家一起上,不管是一口井,还是一颗苗,全部算点工。

        所谓的点工,只要出工,一天都是那么多工分,既然这样,谁出力气啊?

        就连饿死,也不出力气。

        不争馒头争口气,你不卖力,老子也不卖力,看看谁的命硬。

        对,就是拼命,看看谁比谁能熬。

        抗旱保种,抗旱保粮,闹的轰轰烈烈,结果呢,哎,不说了。

        日子不好过啊,粮食紧张了。

        上次那批生猪,好不容易换来的调剂粮,还被田国栋扣掉一部分,现在,自己也想想办法了。

        想什么办法?

        自己也没有办法。

        这个时候,劳力显得非常重要,自己手里没有劳力,想挑水浇庄稼,可是,找不到人手啊。

        包工给老乡,可是,老乡都不愿意接手。

        董华山也不愿意啊,除非先给粮食,否者,算工分,鬼知道算到哪里去了。

        哎,这个水的问题,确实比较头疼啊,当初,自己应该打几口深井的,都说井水不能浇庄稼。

        麻的,现在都要旱死,有水,就庆幸点吧。

(https://www.mbaoge.cc/33_33107/3475636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