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频道 > 开局秦始皇穿越到我家 > 第186章 凡尔赛的苏轼

“各有千秋,各有千秋嘛,嘿嘿,”黎雾只能尴尬的笑了笑。
  “苏轼前辈,字,子瞻,后面又改为和仲。
  号称东坡居士,我们也都喜欢叫苏轼前辈为苏东坡,苏仙,坡仙。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三人并称为‘三苏’。
  是大唐苏味道的后裔,”黎雾说完,杜甫倒是看了两人几眼。
  未曾想到居然是苏味道的后代呀。
  弹幕
  大唐苏味道:我的子孙后代,不错不错,哈哈哈。
  大唐杜审言:没有我的孙子厉害!
  苏味道并不想理杜审言,一点都不,现在的杜审言已经飘到不行了,无人可以治他了。
  而且他们也不想平白无故的去惹这个疯子,他爱炫耀就炫耀吧,他们已经习惯了,不理他便是啦。
  “正是,正是,”苏轼点点头。
  “苏轼前辈您的爷爷去世之后,您的父亲苏洵就守丧在家。
  闭户读书,所以就把自己的学问交给了苏轼前辈您还有苏辙前辈。
  苏轼前辈生性阔达,为人率真,爱交友,最喜欢吃!
  和苏辙前辈比起来,苏轼前辈更幼稚一些,苏辙前辈更为老练一些了!”
  有这么一个不省心的哥哥,想来苏辙前辈也是又爱又恨的吧。
  不过兄弟俩的感情那自然是非常好滴。
  “哈哈哈,有这么一个弟弟,真好,做什么都不用我操心,”苏轼表情那是高兴的,该操心的那都是弟弟该干的事情。
  苏辙表情无奈,一脸宠溺的看着自己的哥哥“哥哥开心就好,已经习惯了,”苏辙耸肩,不然能怎么办呢?
  还得靠他呀???
  “这样的反差还挺不错的不是吗?其他人家里都是老大懂事,这样也挺好,挺好,”杜甫笑道。
  其他人也跟着点头。
  天幕前的很多人都陷入了沉思,他们好像都是这样的,长子必须懂事,做弟弟妹妹的榜样。
  这好像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固定的存在。
  长子们纷纷想哭,他们也不想懂事那么早,他们也还有很多事情不明白,如果可以选择,他们也不想做什么长子。
  “后面苏轼前辈去科考,这个刚刚也有说过的。
  但是当时考策论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前辈您的策论获得了欧阳修前辈和梅尧臣前辈的赏识。
  当时是想把苏轼前辈您列为第一的。
  不过听说欧阳修前辈觉得那个策论是他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就只能得了第二,这个事情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苏轼前辈您觉得呢?”
  这个事情很多人觉得是真的,当然也有很多人觉得是假的。
  毕竟两个人的文笔再如何相似,字体总该不一样的吧?
  欧阳修做为曾巩的老师,莫不是认不出自己弟子的字迹?
  苏轼摇摇头“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我相信欧阳修老师德高望重,应该不会做这种事情。”
  一时间,这个事情弹幕上很多人都在讨论,最终没有得到个结果,信的人则信,不信的人则不信,就算再如何澄清,不想信的人他终究还是不信。
  “苏轼前辈您说的是,不过还有一件事,当时苏轼前辈您和苏辙前辈分考场,被分在了同一个考场,座位就在斜对面。
  当试题出来的时候,苏轼前辈您怎么也想不起它是出自哪一本书了。
  这下把苏轼前辈您给慌得呀。
  正巧,苏轼前辈您这模样被苏辙前辈给看到了,提起笔管子就轻吹了几下。
  苏轼前辈您听后,下笔如有神,还拿了高分!
  而且苏轼前辈您很多地方都是胡编乱造的,什么典故那更是临时给编上的。
  不过后面欧阳修前辈知道之后,并没有生气,还夸苏轼前辈您活学活用。
  靠着这个胡编乱造还得了个进士第二,这在历来科举中,也没谁了!”黎雾不禁笑出了声,可不是,还把欧阳修这位大佬给看懵了,并没有觉得哪里不对。
  “你真厉害!”杜甫不禁对着苏轼竖起大拇指,这个苏轼是真的厉害呀。
  居然如此大胆,还现编典故,最重要的是,考官居然没有看出来。
  厉害,厉害呀!
  李白看向苏轼的眼神都不一样了,没想到这个人胆子挺大,而且还有几分小聪明呀,这操作,一般人他也干不来这种呀。
  苏轼哈哈一笑,摆手道“还好还好,也就随便写写而已,谁知道就得了个第二呢!”
  其他人不想说了,这是炫耀对吧?
  绝对是炫耀吧?
  天幕前的很多学子破防了,岂止破防呀,甚至还想把苏轼抓起来毒打一顿。
  对于他们非常艰难的考试,对苏轼来说就是随便写写,还得了名次,这让他们如何接受,完全接受不了呀,这可太气人了。
  “哥,你低调点,”苏辙看到自己哥哥这得瑟的模样,有些无语了,还好他们现在在小仙人这,不然他哥指定要挨打了。
  “我还不够低调吗?”苏轼挑眉。
  苏辙不想接话,并没有!

  罢了,罢了,他哥想如何便如何吧。
  “苏轼前辈有这个实力高调不是吗?”黎雾道,要她有这个实力,岂止高调,那简直恨不得向全世界炫耀自己有多厉害呀。
  苏轼也是一脸赞同的点点头,小仙人说的对。
  “于是在欧阳修前辈的称赞下,苏轼前辈您那时候可是名声大噪。
  只要一有新作,就立刻传遍京师。
  当父子三人名动京城,要大显身手的时候,噩耗传来了。
  苏轼苏辙前辈您们的母亲去世了。
  于是只能随父苏洵一起回乡奔丧去了。
  嘉佑四年,守孝终于结束。
  后面三苏一起又返回汴京。
  苏洵做了书郎,而苏轼前辈您做了河南府福昌县主薄。
  也就是一小官,两年后,在欧阳修前辈的推荐之下,苏轼前辈您和苏辙前辈参加了制科考试。
  苏轼前辈您被评为第三等,当时的第一第二是虚构的,第三等才是第一!
  做了凤翔府判官,后面又通过学士院的考试,任直史馆。
  到宋英宗治平三年,苏洵去世,于是苏轼前辈您和苏辙前辈扶柩回乡,为父守孝了三年!
  三年之后才再次还朝。
  但是这个时候,已经不一样了,因为王安石变法出现了。
  为此朝堂上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各种站队。
  而苏轼前辈您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
  不过苏轼前辈您和王安石前辈那可算得上是死对头了!”
  听到王安石的名字,苏轼哼哼两声。

(https://www.mbaoge.cc/35321_35321252/4679282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