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职场 > 重生美利坚,我认真搞钱 > 第140章 老银币史蒂芬

史蒂芬商业扩展过程中,需要很多货源,没有货,是不可能充实货架的;但是,很多厂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者生产的东西不合格等原因,不愿意与史蒂芬商业合作。
  此时还是九十年代初期,有些企业,还不是私企,生产的东西,还不合格或者落后了,生产设备也不行。
  张三是想把超市开得长久,不想因为商品质量的问题,提前关门;而那些厂家又没有办法满足超市的需要。
  有些地方,甚至运用一些手段,让超市强制进他们当地企业的产品,这就……那只能关门,不会惯毛病的。
  目前超市只开在一线城市与省会城市或者长江,长江以南的地方。
  后来,这个事情被张三知道了,既然如此,那就没有别的办法了,现在是承包企业也收购企业或者合资企业最盛行的时候。
  早在90年代初期,两德合并后企业私有化、北方老大哥分家后的企业私有化,被有些人在大陆吹得天花乱坠,大陆也掀起了私有化,而且,甚至从企业借钱给个人进行私有化,这里最明显的就是第一个做这个事情的企业,某高科技企业。
  这其中的事情非常复杂,史蒂芬商业是想花钱购买这些企业,然后进行升级改造,也是不容易,其中牵扯的利益太多了,他一个外来的,想进入,是进不去的。
  张三还有一家造纸厂在江沪浙地区,造纸厂出品的包装纸,这几年更是涨到了六千元一吨,可以说,让人非常震惊。
  有人更是惊呼,这是纸吃人啊!
  不过没有关系,这些企业,想用纸,那就用现金结账,自从在珠三角地区,经历过一次不结账之后,张三就严格要求,不用现金,就不要货,求谁也没有用。
  而废纸的收购价格,却高达二元,不为别的,张三有大量的废纸他有优势,他愿意以二元一斤的价格收购,别的造纸厂也没有办法,只能扛着这个价格收购;不然,他们就没有纸用。
  就有企业找到张三的造纸厂,和他们进行谈判。
  “你们这样的价格,是破坏市场。”当时那人拍桌子,指责新时代造纸厂。
  “陆厂长,这是市场,我们也想要便宜的纸,但是现在纸已经六千多一吨了,废纸现在就是宝,我们便宜收,别人会不会高价收?”
  “你们有进口纸用……”
  “这个不用你管。”
  “你们就不怕物价局查?”陆厂长有些气急败坏。
  “随便你,陆厂长,这里不欢迎你。”
  陆厂长这是被赶了出来,他出来之后,看到无数的卡车,正在运过来大量的废纸;看得他非常眼红。
  而且,他知道,对方说的对,现在六千多一吨了,如果对方就算便宜收了,别人也会高价收,不然眼看着赚钱,谁不会赚。
  陆厂长有些后悔,真的后悔,刚才与他们搞好关系,可以从他们这里,便宜的买到废纸,四千元一吨的废纸贵么?
  不贵!真的不贵!加工过后,还有一千多元赚来着,这也是高利润了。
  原来,自从张三开始在莞城、长三角地区分别建了厂,北美来的废纸,已经不再供应其他企业,完全被他们独自消化了。
  而且,这些人也打听到了,这些北美的废纸,完全是专营,什么是专营,就是垄断,这些的情况,让其他企业非常不高兴,不过没有办法,他们晚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企业现在都在回收废纸,进行加工,因此,二元一斤的价格,真不贵。
  原来享受便宜纸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而且,现在正好是通胀的时候,价格涨飞起来,也是正常。
  就在陆厂长回去没几天,他就收到了一个信息,新时代愿意向其他企业供应废纸,价格是3.8元一公斤,向其他造纸厂供应,但是,与陆厂长所有的南城造纸厂没有关系。
  这让陆厂长就有些不忿  了,怎么能这样,自己只不过气不过,对方就不和自己合作?这也太坏了,不行,那自己就落后了啊。
  “哟,这不是陆厂长么,您这么大的佛,怎么光临我们这个小厂了,呵呵……”
  此话一出口,陆厂长就感觉自己很冤枉,自己本来是带着大义来指责他们的,结果自己成了小丑。
  “哎,林厂长,林厂长,我当时只是喝多了,说胡话,您看,能不能也卖我们一些原料啊;林厂长,中午我请你吃饭,当我赔罪。”陆厂长有些不好意思,知道自己把人得罪了啊。
  “呵呵……行,陆厂长既然请吃饭,那我就不客气了。”
  至于为什么要向他们销售这些废纸,主要原因是,北美那边的废纸量又上去了,因此,张三才原因把这些废纸向其他企业销售。
  而且,纸的周期性很大,他现在可以赚两份钱,他的企业,占整个地区总产量的70%以上,因此,他不怕,不行就运远些销售。
  这样的现金奶牛,让新时代纸业集团,现在已经升级了,两家分公司,这样更好管理。现在的资金流是非常庞大的,自从纸涨价之后,扣除人工与水电,基本上,是纯利润。
  与其他企业相比,新时代纸业的工厂,用了环保设施,可以净化废水,进行循环利用,这也是较早的环保企业之一。
  当时两个分厂的厂长兼经理就问过他,别的企业都没有用这些环保设备,我们用了,成本就增加了许多。
  张三笑着说道:“我们是外资企业,在这里赚钱,自然要留下一个好印象,做一个良心企业家,要让家乡更美好。”
  至于他心里怎么想的,两个分厂的人也猜到了一些,就凭借这么大的投入,是不想给别人找借口的机会。
  他们已经控制了造纸的原料,已经让很多人眼红了,再留下把柄给别人,将来的罚款就让人很难受了。
  为了宣传自己的企业,或者将环保企业的名声做实,集团还请了电视台的人,到工厂做一个纪录片。

(https://www.mbaoge.cc/37957_37957453/4679287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