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秦荣耀 > 第129章 说秦国,吴起怒返西河!(二)

寥寥数语,公孙座已经相继点到了南楚、东齐这两大强国,见吴起依旧一副不屑闻之的态度,公孙座用力压住胸中怒火,将手指继续移动,相继点在了韩、赵两国之上。
        “韩国如今,已废弃新都阳翟,迁回了旧都宜阳,但却仍继续在攻略郑土,如今更是远征鲁地,与齐国争夺鲁国之盟主之位!”
        公孙座指点江山,好不威风,可此时,吴起却已经听的乏味起来,儒士论证,正是如此,啰嗦迂腐,往往数言就可点明之事,儒士们却总爱咬文嚼字,洋洋洒洒,废话连篇,往往说道最后,连儒士自己,都常忘记了自己最初言谈之本意。
        本以为公孙座虽说乃儒学士子,可毕竟身为武将,总会有几分军伍习气,可如今听公孙座分说片刻之后,吴起却发现,自己还是低估那群腐儒的坑害之力了。
        已无耐心的吴起,见公孙座还欲续言,赶忙自己抢先说道:“赵国君臣,亦是在卧薪尝胆,赵都中牟以北,邯郸小城,如今,已经过赵君的数次扩建,想来是为了迁都之事,做准备。”
        本打算详细分说的公孙座,见吴起抢先发言,知晓火候已过,赶忙将剩下的秦国情势隔过,直接说起了师祖田无择的谋划来。
        “周边列国,皆在图强,而我魏国所在,却乃四战之地,无险可依,欲要魏国霸业长存,唯一之法,无非两道罢了,一则内吞韩、赵,复晋之旧土,以此国力,扫灭列国,匡扶九州,指日可期!二则西吞秦境,安居关中,修养数载,以待天时!”
        听完公孙座之详谈,吴起望着公孙座,阵阵冷笑,田无择此谋,初听之下,甚是华美,成候霸业图,壮人心志,似新君魏候击这般的少年英主,听此策略之后,定然心中向往,听之任之。
        可吴起却知道,田无择此谋,不过是稚童妄念罢了,秦国如今,虽说贫弱,可却如城墙一般,将草原之上的戎狄蛮族阻挡在了秦境之外,使得魏国西部,从未招受过来自戎狄的袭扰。
        昔日,先君魏文侯之时,韩国请盟,欲要与魏国联军,攻灭北方强赵,魏文侯就是考虑到赵国乃是北部抵御匈奴的前线,所以才退后求其次,组建了三晋之盟。
        如今,田无择竟然想要攻灭秦国,尽吞秦国之土,姑且不说秦国能否被攻灭掉,只说攻灭掉秦国之后,魏国又该如何行事?又能如何行事!
        一旦连年遭到戎狄的袭扰,魏国怎能安然凝聚国力?魏人怎能平安生活?当初,魏国之所以迅速变强,一大部分,正是依靠先君组建的三晋之盟。
        使得魏国只需防备西边的秦国,其他三面,皆有盟国抵御,如此方才得到了数十载休养生息,力行变法的时间,魏国方才走向了强盛。
        可此时,那田无择却欲要打破这种局面,使得魏国将要面对西部与北部的戎狄袭扰,更何况,一旦魏国吞灭秦国,韩、赵两国与魏国之盟约,就失去了成立之根本。
        彼时,韩、赵之都城,皆受魏国之压迫,可魏国之都城,却早已迁徙到了关中之地,赵、韩两国面对如此之局面,必定联兵来犯,魏国自此危矣!
        “报!启禀上将军,帐外有通卒,从都城安邑而来,携加急军令,欲要面见将军!”
        本欲要好好教导公孙座一番的吴起,听到帐外卫士之传告,只能刮了面前的公孙座一眼,随后,走回席间,端坐其上,高声命道:“准,速传通卒前来禀告!”
        将帅失和,乃是理念之争,似通卒这等卑下兵士,公孙座自然不会让其知晓,待吴起坐回席上之后,公孙座亦是拱手行礼,回坐木墩之上。
        通卒觐见,历来都是快捷无比,没等片刻,一名满脸风霜的通卒,就跪在了上将军吴起的面前,酸枣之地,地处中原腹地,济水以北,大河以南。
        此时,已过白露,深秋渐尽,天已转寒,通卒从安邑之地,一路行来,换马不换人,四五日内,昼夜不停,奔袭千百里,此时已将要散架。
        吴起对于自己安排之军法制度,自然门清,见通卒竟没有拱手行礼,反而一下子跪到了地上,立刻明白眼前这名通卒已到极限,即将油尽灯枯,赶忙离席起身,来到通卒的身边。
        “火速禀告,然后下去休息,此役之后,你记双功,居上席!”
        “卑……卑职,谢……谢过将军,秦大将军杜识,领……领军袭……袭汪……汪邑……”
        “什么!?”
        吴起惊呼一声,待欲要问询通卒,让其详禀之时,却发现手中扶着的通卒,已然断气,劳累而死了,吴起深深的望了这名通卒一眼,伸手入其怀中,将其军牌掏出之后,方才命帐外卫士,将这名通卒寻地军葬。
        “年仅十五啊……”
        拿着手中那名亡故通卒的军牌,吴起眼睛死死盯在其上,这种军牌,还是吴起仿效羌族商队所制定的制度,昔日,吴起在西河与秦国交战,这支羌族商队前来贩售肉食,其所御使得革车之上,竟有数具羌人尸体。
        吴起问询之后,方才知晓,这几名羌人,皆是在来此路途之中,受盗匪袭击,阵亡之人,商队头领要按照羌族的习俗,将他们的尸首送归故土,与他们所赚取到的财货一起,交给他们的家人。
        听到此言,吴起疑惑起来,历来羌族之人,皆逐草而居,羌族商队往返一次,近岁有余,如此长时间下,如何能保证寻到这些阵亡之人的家人?更何况这些羌族之人,又不是如诸夏子孙般,有华美的文字,单凭记忆,又要怎么去记住他们的财货与功劳,以及所属家人呢?
        而这一切的答案,就在吴起如今手中这小小的皮制军牌上,将一定的功劳记作一,将不同部落的图腾刻在背面,如此一来,就能解决那些问题了。
        与羌族商队首领募兵之时,直接给予其家人一笔卖命钱不同,吴起制定的军牌制度,因为文字之故,士卒的功劳等,都记录在了其上,只要与自己军中法算手中的功劳簿对照之后,士卒的奖赏,就能够妥善分配。
        一旁的公孙座愣愣的想着那名死去的通卒,不知在寻思什么,可感伤片刻的吴起,却已经等候不及了,只见吴起一脚踢翻军案,怒道:“戎秦竟有胆子来犯,此次绝不让其匹马还山!”
        随后,就起身朝外走去,等将要走出帐外之时,方才想到公孙座还在帐内,只是,事态紧急,吴起也顾不得许多,只是拱手急言道:“公孙,交接军权之事,你自拿符信前去就可,本将军要火速回返西河!”
        说完,不等公孙座有何后话,就风风火火的离去了,身后的公孙座见状,望着只剩自己一人独在的军帐,心中倍感无奈……

(https://www.mbaoge.cc/5_5639/4331238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