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秦荣耀 > 第71章 道家景监(四)

礼法有云:文者,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慈惠爱民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魏国先君谥号定为魏文侯,嬴荡觉得还是能够服人的。
        自齐、晋、楚、秦、吴、越、郑宋这些春秋霸主,伟业崩解之后,又经三家分晋,来到如今这大争之世,战国之时,魏文侯内部倚重魏相李俚变法,国力急剧提升,依靠西河守吴起,建立魏国武卒铁军,常战,亦常胜!
        而外部,把握赵国内乱之时机,夺取三晋盟军的主导地位,东击齐国,迫使周王分封晋之三卿,魏、韩、赵三族为诸侯,西伐秦国,夺取秦国河西之地,压制楚国,使楚之势力,无法再向北方扩张。
        历数魏文侯在位之时的所作所为,给魏侯斯安个魏文侯的谥号,确是极其妥协。
        魏侯击新君继位,魏国之国事方略,应该不会有多大之变动,嬴荡想来,近期之内,应该依旧是魏文侯那一套,拉拢韩国,限制赵国,借韩、赵两国之力,图谋建立魏国之霸权。
        魏国新君初立,首先做的必须会是与韩、赵两国续签盟约,值此之时,上将军景平欲要袭击韩都阳翟,这不明摆着,是给三晋送以口实么。
        思忖到这些之后,嬴荡看向景监的眼神,越发温和了起来,景监既然早已看出这些,而那景平却依旧打算侵伐韩都阳翟,这事,自然能够证明,景监与其族长不是一路人,只是,景监身出景氏一族,为何会如此做?嬴荡面带探寻之意,望向景监。
        时刻关注嬴荡的景监,感知到嬴荡已有探寻之意后,立刻顿首而拜,说道:“主上可知,景监之出身?”
        景监虽是黄口少年,做事却甚是稳妥,加上如今世道,学识大多掌控在卿贵之族手上,以嬴荡眼前的身份地位看,可用之人,寥寥无几,虽说碍于年岁之故,景监处理之军务,略显幼稚,大多并非最善之处置,可依旧帮到了嬴荡的大忙。
        年幼之状,近看或许是劣势,可从长远看,也正好说明,景监乃栋梁之才,值得用心栽培,嬴荡身为景监之主上,对自己这位璞玉家臣,自是多加关注。
        如今,景监相问,嬴荡立即胸有成竹的答道:“景监说笑,你之出身,我怎会不知,当日上将军景平介绍你之时说过,你乃景氏族人,先父乃司徒景之贾。”
        景监点头,向嬴荡分说了起来。
        “昔年,我父于阳翟之役,战死沙场,我母闻听消息之后,终日以泪洗面,日益消瘦,忧愤之下,最终离世而去,主上觉得,我家之惨剧,乃何人所造?又因何而生?”
        “将士喋血,马革裹尸,此乃征战必然之事,景监,你父乃为国尽忠……”
        身为统军将领,战死之事,嬴荡多有见闻,景监提起其父阵亡之事,意图很明,无非就是打算将其推给当时统军的景平罢了,可嬴荡如今,亦是率军之人,屁股决定脑袋,其当然不愿意认同景监之思路。
        一旦嬴荡认同景监之逻辑,那嬴荡自己的良心可就过不去,将要时刻自责己身了,毕竟,到目前为止,嬴荡可亦是率军征战数次了,不说以前,只说去岁伐郑之役,嬴荡麾下骑军,可是足足折损了近半。
        按照景监之逻辑,这些阵容士卒之家眷,是否也应该仇视嬴荡呢?所以,虽说举止有些龌蹉,可嬴荡依旧劝说起了景监。
        嬴荡之言,如针入耳,景监袍袖之内,双手猛一攥紧,可一想到父母之仇,景监又吃力的将双手缓缓松开,胸腔起伏,深吸一口,心情逐渐平复。
        自己之言,无耻至极,嬴荡亦知,方今天下,礼乐虽崩,可因为宗族之制,尚且稳固,忠孝之思,深植人心,之前所言,虽有些刻薄,却亦有嬴荡领会的为君之理。
        嬴荡自幼便长于楚地,楚地国情,嬴荡多少有些自身见解,去岁,景平假醉所言,更是让嬴荡对于楚之情况,深入把握了几分,在其看来,楚国之所以国力渐渐衰落,盖因楚之卿族势力的庞大。
        此庞大,又与齐国略有不同,齐国乃因田氏篡夺君权,而楚国却是因为卿族势力过于繁多,不说大夫、卿族,只说芈姓王族旁支,竟就多达十数支,如此众多旁族,彼此之间,互相倾轧,明争暗斗,楚之国力,如何得以积蓄?
        如景监之逻辑,前锋阵亡,就要私下跟统军之将寻仇,国法何在?国君何在!未定罪,就以自己之决断行事,如何服人?娘亲芈月,自幼教导,法度威严,早已在嬴荡心中常存。
        景监今日,可以为私仇,罔顾国法,将来就能为私怨,践踏嬴荡之规,此时开导,一部分是因为嬴荡身居上位,可亦有另一部分,乃是存了保护景监之意。
        景监与景平有血海深仇,自然不会是景平委派之间谍,话又说来,即便其如今所言,乃是作伪,嬴荡亦有信心,在之后的日子中分辨出来,而给予其如此自信之感的原因,正是嬴荡身上的天赐之力。
        对于自己身上的天赐之力,嬴荡虽说不知其理,用之却自如,但凡心中认同嬴荡为主上,并在嬴荡治下之人,皆会按照天赐之力中,嬴荡所习得技能之等级,加持其身。
        能如此准确知晓其中原理,嬴荡可是下了极大的功夫,昔日,在向氏效忠嬴荡之时,嬴荡对向氏一族,那可是极其期待的,毕竟,向氏所辖人口甚众,绝非嬴荡治下之骑军数量,能够匹敌的。
        一旦向氏一族,皆被天赐之力加持,嬴荡手中的势力,立刻就将迎来一个巨大的提升,在嬴荡估算来,其增长幅度,甚至比李俚变法之后,魏之国力的提升程度,还要来的夸张。
        可结果,却并未让嬴荡如愿,向氏一族,虽委质于嬴荡,拜其为主上,可治理向氏之人,却并非嬴荡,而是向寿之父,嬴荡之舅父向稷,天赐之力并未加持于向氏一族。
        景监黄口年华,能够以极快速度,妥帖处理好军中政务,一部分因其所习之道家学说,确实善于此道,可更有绝大部分缘故,乃是因为受到了天赐之力加持之故。
        正是因为发现景监受到了天赐之力的加持,嬴荡才敢于委任景监,司职军中谋士一职,协助自己处理军中政务,一旦将来,嬴荡发现天赐之力,不再加持景监,自可辨别出,其人忠诚与否。

(https://www.mbaoge.cc/5_5639/4331244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