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秦荣耀 > 第68章 道家景监(一)

冬去春来,如今已是楚王三年,公元前397年,自从那晚景平与嬴荡相谈之后,嬴荡所受到的压力,立刻减轻了稍许,虽说并未与昭鲁和屈阳这楚之三珪的另外两珪沟通过,可在嬴荡眼中,既然自己已与把持军权的景平缓和了关系,其他两珪亦就无所谓了。
        自己虽为莫傲,却并不上朝,黄池已被楚王熊类,分封给了向氏,而自己又属于军屯性质,自然屈阳与昭鲁两位执珪权臣,管不到自己。
        自从景监委质效忠于嬴荡之后,这几月以来,倒是的确帮嬴荡解决了许多的琐碎之事,术业有专攻,确是至理名言,事如其语。
        景监之学问,严格来说,出于道家,乃是学自楚之老莱子之学,老莱子之人,在楚之名声,可谓人尽皆知,毕竟楚国之域远离中原,偏居南部,与百濮蛮越等蛮夷混居,久为中原列国歧视,虽说自先祖楚武王之时,甲兵之盛,就威慑晋、齐、郑等中原诸侯,可文名不显,依旧被蔑称楚蛮。
        长期如此之下,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名士老莱子,楚国之卿贵国人,自然骄傲异常,也大为鼓吹起来。
        老莱子之人,如按嬴荡的理解来看,确是一名贤达之人,其所生之年代,处于老聃与孔丘之时,与周国之老聃南北呼应,大长道家之势,又与孔丘并世争雄。
        当然,嬴荡之所以了解了一番老莱子的情况,盖因为景监介绍其师承学说之时,讲到儒家孔丘曾被老莱子训斥,这种孔丘的黑历史,嬴荡自然勾起了嬴荡的稚童心性,所以从景监之处,多有问询老莱子之事。
        据景监所言,昔日,鲁哀公六年,楚先君楚昭王之时,孔丘受困于陈、蔡两国,老莱子得知之后,面见楚昭王,请其迎之,楚昭王对老莱子这位自己国内的贤达,早已垂涎欲滴,恨不能日夜请教,朝暮相旬,老莱子有求,楚昭王自无不可。
        当即,派莫傲持代表使者之职的谷珪,前去面见阵蔡两国之国君,让他们暂缓兵戈,放孔丘入楚,楚国势大,陈、蔡两国只能将怨恨之意深藏心中,罢兵放行。
        游学已久,不得列国君主赏识的孔丘,见到楚昭王如此行事,大感时运来临,当即面见楚昭王,与之详谈,可楚昭王迎接孔丘的本意,乃是招揽楚之贤达老莱子,孔丘与其相比,不说学问,单从利言,只是鸡肋罢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孔丘,列国皆不用,自己用之,无名以加,可老莱子却不同,其乃与周之老聃齐名之辈,再加其身为楚人,用之,列国赞叹,国人欣喜,有大利。
        楚昭王之态度,孔丘聪敏之辈,自是能感知到,可楚昭王之态度,孔丘在中原列国,面见各诸侯之时,多有经历,些许挫折,自然打击不到孔丘之心,当即,每天皆是觐见楚昭王,与之陈述自己之学。
        楚昭王本对孔丘,无用之意图,孔丘如此叨扰,心中渐渐怨愤,老莱子专研道家,向往山野田园,不愿入世踏尘,可其弟子,却多为楚之卿贵旺族子嗣,其中一名学生,感知到楚昭王心中对孔丘的怨愤渐深,立刻赶去其师老莱子之处。
        这名学生如此着急,倒也并不全是因为孔丘之贤德名声,更多的乃是出于维护其师老莱子罢了,毕竟,当初,孔丘得以从陈、蔡两国脱困,得以入楚,乃是其师老莱子之助,如果孔丘继续这样下去,楚昭王心中之怨愤转为杀意,孔丘命陨楚国,对其师老莱子之名声,可是极大的危害。
        那孔丘虽说无国用之,可身下学徒无数,著书立说之下,难保不被其学徒于典籍之中,污蔑其师老莱子,所以,这名学生火急火燎的赶到老莱子之处。
        满脸汗水,却不顾身上风尘,稽首而拜,拱手禀告道:“有人于彼,修上而趋下,示偻而后耳,视若营四海,不知谁氏之子。”
        学生之语,虽未直言,老莱子却知晓其意,华夏以来,自古尊师重道,孔丘之名,广传中原列国,自己之学生,不愿直呼其姓氏,确是深通己学。
        老莱子与孔丘同等辈分,名气不弱,提之自是自若,加之其学,主张道法自然,自身又久居山野之中,长年累月,清风山水为伴,红尘滚滚,却无尘相加,大争事世,却无忧于心,浑身上下,自有一派潇洒坦然,当即,一捋雪白胡须,笑言虚扶,让其学生起身,随后笑颜相答“是丘也,召而来。”
        学生得命,当即去见孔丘,老师言召,其徒当然不能,大礼请之,孔丘对于老莱子,一直有份感激之情,加之其向道求学之心坚固,老莱子乃是道家学说中,与老聃齐名共同扛鼎之辈,自然亦是有诸般学问之事,想要与之探讨。
        孔丘面见老莱子,持弟子礼,拱手而拜,向其询问治国辅君之道,这个问题,可是萦绕在孔丘心中无数年了,孔丘自我感觉,其学甚善,用之以国,必定大出天下,让世道恢复周之鼎盛,圣人治世之景指日可待。
        可有些事情,你自己感觉如何,并无甚用,孔丘初踏世,雄心壮志,胸中豪情,如焰翻腾,可一次次的觐见诸侯后,孔丘心中的豪情,就渐渐如阳春白雪一般,缓缓融化,胸中豪情火焰,亦是渐熄渐灭。
        列国诸侯,虽说慑于自身之名气,皆是礼敬有加,可与之相对的,却是无一国用之,辗转反侧之间,孔丘夜夜思忖,寻思其中缘故,而每一次彻夜思忖之下,对于己身之学,亦如做了一次彻底的梳理。
        正是这一次次的梳理,孔丘的学问渐深,心中的向道之心,亦是越发巩固起来,而孔丘的名气,亦是随着学问的高深,学徒倍增,可与之成对比的却是,列侯君主,依旧对其弃之如故。
        楚人老莱子,素有名望,楚昭王对此征募,老莱子却皆婉言谢绝,如此受国主眷待,其中必有其法,孔丘如今得见其人,自然立刻询请其中之道,好以解胸中块垒。

(https://www.mbaoge.cc/5_5639/4331244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