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频道 > 带全村发家,极品亲戚气疯了 > 第122章 一桩好事儿

陈月终于还是憋不住了。
  胖大姐和李掌柜到底是什么关系!
  胖大姐端起茶杯,小酌一口。
  搪塞过去,“我和李掌柜是挚友,天天在他身边耳濡目染的,不说什么都会,坐诊把脉还是会的。”
  “怪不得。”陈月试探道:“不过二位应该也是有家室的,天天待在一起,旁人不会误会你们之间有什么么?”
  此刻的李掌柜,坐立难安,汗流浃背。
  胖大姐的脸色也是,唰的一下,变得铁青,话都到嗓子眼里了,硬是说不出来。
  陈月察觉到两人难看的脸色,不再继续往下问。
  反正总有一天会知道的。
  而是转移话题,“对了李掌柜,忘记和你说了,作坊的工期照常进行,不用到年底就可以完工,你可以趁着这些日子,调查一下哪里的驴皮多。”
  “到时投产了,需要大量的驴皮才能批量生产。”
  李掌柜松了一口气,还好没往下细究,不然都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好的,陈娘子,我明日便派人去打听一下。”
  胖大姐说:“成与不成,就看明年了。”
  “豆油、黄酒这些调料都好买到,就是驴皮难找些。把驴皮解决了,剩下的交给我就行。”陈月补充:“牛皮也行。”
  据史料记载,阿胶的主要原料是驴皮,但是在一些朝代,也有拿牛皮作原料的。
  胖大姐吓得连忙捂住陈月的口鼻。
  惊慌道:“嘘,月妹子,这话可不能再说了,耕牛不可杀,杀了可是要蹲大狱的。”
  李掌柜点头,“是啊,陈娘子,以后可别再说这么吓人的话了,驴皮的事情交给我,你尽管在后面发光发热。”
  陈月扯了扯嘴角,略显尴尬,“是我草率了,我不太懂律法,还请二位见谅。”
  耕牛在有些朝代收到保护,自己是知道的,只是不知道这个架空的朝代也如此。
  “以前不懂没事,现在懂了,可不能再说了。”胖大姐拉着陈月的手,拍了拍道。
  陈月从腰间掏出一个小包裹,“哦,对了,李掌柜,我前阵子在山上挖了根人参。瞧着年份,五十年打底,您给估估价,看看值多少钱。”
  “想不到陈娘子还懂人参。”
  李掌柜小心翼翼地掀开一层又一层的布,“根须都没伤着。”
  又拿起来细细端详人参的芦碗,又多又密。
  满意道:“确实是五十年以上的人参。”
  人参难寻,年份久的人参更是难寻。
  胖大姐迫不及待地伸出手,“给我看看。芦碗密、根须少、珍珠点多,是根好参。若是再等个几十年再挖,价格可以翻上好几倍。”
  陈月调侃,“正好赶山碰见了,也没多想,就挖下来了。
  毕竟人人都想挖到像人参这样珍贵的药材,现在不是农忙,赶山的人多,我若是不挖,怕是要便宜别人去。”
  “也是这么个理。”李掌柜喝着茶水,“陈娘子,你我都是老熟人了,我也不蒙你,给个最高价,一百五十两。”
  又打趣道:“多了我就没得挣了,要亏本。”
  一百五十两,足够在县城买座宅子。
  陈月:“好,那就谢谢李掌柜了。”
  “成,陈娘子稍等,我去账房取银子。”
  屋内,只剩陈月和胖大姐二人。
  胖大姐继续剥栗子,“月妹子,你做的栗子,味道真不孬,比县里那家东篱居做的,好吃很多。”
  “胖大姐也知道东篱居?”
  今日,听了好几次“东篱居”这个名字。
  陈月突然来了兴趣,又问:“这东篱居是什么来头?好像口碑很好的样子。”
  胖大姐不以为然,“也没啥来头,就是九州比较有名的零嘴铺子,花生、瓜子、蜜饯果脯都卖。”
  “那他们家最出名的吃食是什么?”
  “栗子糕。改天我去县城了,带点给你尝尝。”
  “好啊。”
  “陈娘子,久等了。”李掌柜取完钱,回到包厢,“陈娘子,这是两张银票,一张一百两的,一张五十两的,你收好。”
  银票好啊,轻便、易携带。
  “好,谢谢李掌柜。”
  “还有,这是工人的工钱,里边都是些一两的碎银子,一共五十两。”
  李掌柜解释,“思来想去,还是给碎银子好些,你来一趟镇上也不容易,一两银子相当于一千个铜板,怪沉的......”
  陈月接过钱袋子,“就依李掌柜的。”
  “对了,还有一事。”
  “陈娘子请讲。”
  “关于富贵的。”
  李掌柜顿了一下,才道:“福贵那小子可是惹祸了?”
  胖大姐挥挥手说:“福贵那孩子乖巧,不可能惹事。”
  陈月摇头,“福贵是个好孩子,没惹事。他说作坊建好之后,就住在那儿。
  我是想着,要不在村子里单独给他建个药铺,供他坐诊把脉用。
  这样他也有独立的空间研习医书。”
  李掌柜和胖大姐四目相视,有点拿不定主意。

  眼下投出去的钱都还没见有收成,又要投钱,李掌柜并不是很想。
  “福贵是我一手带起来的,这孩子有天赋,也肯学肯干,这些我都看在眼里。
  不过做生意讲究的是营收,此事,还是等作坊盈利了再议吧,贸然再开一个药铺,我也不好和上头交代。”
  陈月表示理解,“李掌柜的顾虑我明白。不过我的意思,并不是让你们出钱。
  桃溪村落后堵塞,连个郎中都没有,福贵的到来,对我们桃溪村的人来说,是顶好的事。
  我是想自己掏腰包,在村里建个药铺,然后聘请福贵坐堂,因为福贵是您派来桃溪村的,所以我得先和您商议。
  福贵是个孩子,但总要娶亲的,娶亲的钱哪里来,得靠自己的双手挣。”
  没想到陈娘子是这样的打算,倒是显得自己格局小了。
  忍不住投去赞赏的目光,福贵算是跟对人了。
  李掌柜拂了拂衣袖,“陈娘子,这事无需和我商议,福贵到桃溪村的第一天,我就和他说了,以后他便是你的人,要负责给工人、或者村民看病。”
  药铺最不缺的就是大夫,没了福贵,还有张贵李贵。
  医者仁心,只要福贵不忘初心,在哪里都一样。
  “福贵和我说过这事儿,不过我还是不太明白,福贵跟在你身边十年,把他培养成才不易,就这么让他跟着我,李掌柜不觉得亏吗?”
  胖大姐接过话茬,“一个人在哪里发挥价值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发挥的价值,能不能造福一方百姓。
  虽然桃溪村落后,但是福贵的到来,村民也不用为求医这事儿奔波。这也算是一桩好事儿。”
  “陈娘子,这事儿你自己做主就成,我们不干涉。”

(https://www.mbaoge.cc/98531_98531719/4679289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mbaoge.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baoge.cc